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生态瓯江养眼更养人
本报记者 王志浩 文/摄

  瓯江是我省第二大江,全程388公里,古有八百里瓯江之称。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交界的百山祖,流经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瓯海,最终由温州注入东海,是我省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瓯江水质清澈,两岸青山绵延,绿草茵茵,卵石闪金,景色十分优美,有“华东漓江”之誉。3月10日至12日,记者驱车行程千里,从瓯江源头至温州入海口,探访瓯江的生态保护细节。
  记者的第一站是龙泉。从龙泉市小梅镇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汽车行程,我们来到百山祖瓯江源头保护区。这里山高林密,小路崎岖,云雾起伏。身处其中,记者忽然若有所悟,瓯江正是这样一条条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
  绿色的山坡,绿色的村庄,清清的小溪,清清的瓯江。龙泉市经过4年多的综合治理,瓯江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记者从龙泉县林业局获悉,从上世纪80年代通公路以来,林业部门就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任何人上山砍树。为了实现“富民强市”和“青山绿水”的目标,近年来,龙泉市全面建设、改造瓯江源头的“林、水、田、城”,计划在3年内封山育林121万亩,更新造林7万亩,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最终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82%。2004年,龙泉瓯江源头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项目已入选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这是全国62个项目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个入选项目。
  记者走访时看到,山坡上竖起了醒目的封山育林警示牌,村子里到处张贴着护林公约。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卖木头可以赚钱,现在可不行了。于是,香菇种植成了当地农村的一大产业。近年来,村民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住在瓯江源头,有责任保护好森林资源。
  在青田圩地后村,今年45岁的陈师傅自小在瓯江边长大,以捕鱼为生,说到瓯江,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10年前的瓯江,那水就像酱油一样,船划过后,水面就会被拖出一条泛着泡沫的痕迹,脏得大家都不敢下水。现在好了,水清了,鱼又回来了,在江上捕鱼心情特别好。”
  短短两天多的瓯江之行,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到下游的 “万壑江流满”,记者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瓯江的清纯灵秀。瓯江给予世人的是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之美,这与和瓯江有关的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